关于印发土地估价结果确认文书规范格式(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04:01:11   浏览:918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土地估价结果确认文书规范格式(试行)的通知

国土局


关于印发土地估价结果确认文书规范格式(试行)的通知
1997年5月9日,国家土地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工作,根据我局《关于印发〈土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1996)〉的通知》(〔1995〕国土〔籍〕字第180号)、《关于印发〈规范股份有限公司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1996〕国土〔籍〕字第130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土地估价结果确认文书规范格式(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就文书格式执行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土地估价结果的确认管理。从事土地估价的机构必须具备土地估价能力,即必须是具有两名以上的土地估价师,经工商部门登记,准予从事土地估价,并已按规定经土地管理部门备案认证的中介机构。土地估价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以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为基础,参照土地市场价格进行评估。土地估价机构必须按照规定的从业范围开展业务,出具的土地估价报告必须符合《土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1996)》,经土地估价师签名、加盖机构公章,按规定报送土地管理部门确认或备案。对不符合要求的土地估价结果,土地管理部门不予确认。
二、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当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估价结果初审、确认,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初审、确认等,均应按本通知要求的文书格式,分别提供相应文件。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在执行土地估价结果确认文书格式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局。

附件一:土地估价结果确认申请文件格式
土地估价结果确认申请原则上应与土地处置申请一并提出,其申请文件中应当包括下文估价结果确认申请的内容;因特殊情况需要单独确认估价结果或不需处置审批的,其确认申请文件应按下文格式办理。
关于请确认××土地估价结果的函(请示)××土地管理局:
××(委托单位名称)因(股份制改造、企业改组、企业兼并、企业破产清算、资产核算、设立联营、合营、合资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权抵押、工商注册登记等)的需要,委托××(估价机构名称)对所涉及的土地进行了评估,具体宗地的地籍资料及估价结果见附件《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该估价结果已经我部(局、公司等)审查同意,根据(《股份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发〔1997〕10号)、《清产核资中土地估价实施细则》等)的规定,现将土地估价结果转报你局,请予确认。
附件:(略)
1、××关于请转报××土地管理局确认土地
估价结果的请示
2、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
3、土地估价报告
4、土地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的初审意见
5、如改变现状用途或土地条件评估的,须附
相应的批准文件
6、其他与土地估价结果确认有关的材料
年 月 日
××部(委、局、办、公司等)公章

附件二:土地所在地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初审文件格式关于对××土地估价结果的初审意见
你单位《关于请审查××土地估价结果的请示(函)》及有关材料收悉。经审核,现提出以下初审意见:
一、××(委托方名称)因(股份制改造、企业改组、企业兼并、企业破产清算、资产核算、设立联营、合营、合资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权抵押、工商注册登记等)需要,委托××(估价机构名称)评估的、位于我市(县)范围内的土地共 宗,土地总面积 平方米。经审查,认定在估价基准期日 年 月 日,上述土地使用者为 ,其中,国有划拨土地 宗,土地面积为 平方米,各宗地土地证书号(宗地号)、位置、用途、面积、他项权利状况等详见附表1;出让(入股)土地 宗,土地面积为 平方米,各宗地土地证书号(宗地号)、位置、用途、面积、他项权利状况、出让(入股)审批机关、时间、合同文本号、出让(入股)金额,出让(入股)年期及剩余使用年期等详见附表2;出租土地使用权 宗,土地面积为 平方米,各宗地土地证书号(宗地号)、位置、用途、面积、他项权利状况、出租审批机关、时间、合同文本号、租金额、出租期限及剩余使用年期等详见附表3;(通过授权经营等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 宗,土地面积为平方米,各宗地土地证书号(宗地号)、位置、用途、面积、取得方式等条件详见附表4。
二、上述土地已经××(估价机构名称)评估,该机构具备(A级、准A级、B级等)土地估价资格,经对所提交的《土地估价报告》、《土地估价技术报告》(编号为)的审查,其格式和内容(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的规定,报告中所采用的资料和参数
,评估方法运用 ,土地估价结果 ,与当地地价水平 ,经初审的土地估价结果见《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
附表:
1、估价期日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一览表
2、估价期日国有出让(入股)土地使用权一览表
3、估价期日国有出租土地使用权一览表
4、估价期日(通过授权经营等其他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一览表
5、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
××市(县)土地管理局公章
年 月 日
附表1:估价期日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一览表
--------------------------------------------------------------------------------------------------------------------
| 土地证号 | 估价期日的 | 位置 | 用途 | 面积 | 他项权利 | 备注 |
| (宗地号) | 土地使用者 | | | | 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初审单位:(公章)
附表2--附表4:估价期日国有出让(入股、出租或其他)土地使用权一览表
--------------------------------------------------------------------------------------------------------------------
| 土地证号 | 估价期日的 | 位置 | 用途 | 面积 | 他项权利 | 审批机关 |
| (宗地号) | 土地使用者 | | | | 状况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取得时间|合同号或|出让(入股、出租|批准年期|剩余年期| 备注 |
| |批准文号|或授权等)金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审单位:(公章)

附件三: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
估价机构: 估价报告编号: 估价期日: 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权性质:
--------------------------------------------------------------------------------------------------------------------
| | 土地证书号 | | 估价期日的 | 估价设定 | | 估价期日的 |
| 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者 | | 宗地位置 | | | 容积率 | |
| | (宗地号) | | 实际用途 | 的用途 | |实际开发程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估价设定的|土地使| 面积 |单位面积地价 |总地价 | |
| | | | | |备注|
|开发程度 |用年期|(平方米)|(元/平方米)|(万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上述土地估价结果的限定条件:
1、土地权利限制:
2、基础设施条件:
地面平整状况: 供电状况:
周围道路状况: 排水状况:
供水状况: 电讯条件:
供热状况: 供气状况
3、规划限制条件:
4、影响土地价格的其他限定条件:
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三、申报(初审、确认)单位:(公章)

附件四: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审批表
年 月 日
--------------------------------------------------------------------
|申请确认单位 | |
|----------------|----------------------------------------------|
|申请确认目的 | |
|----------------|----------------------------------------------|
|估价机构名称 | |
|----------------|----------------------------------------------|
|估价机构资质 | |
|----------------|----------------------------------------------|
|估价报告编号 | |
|----------------------------------------------------------------|
|摘要: |
| |
| |
| |
| |
| |
|注:具体宗地条件及估价结果见土地估价报告及《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
|----------------------------------------------------------------|
|承办人意见: |
| |
| |
| |
| |
| |
| |
| 承办人(签字): |
|----------------------------------------------------------------|
|审核意见: |
| |
| |
| |
| |
| |
| |
| 审核单位负责人(签字): |
|----------------------------------------------------------------|
|审批意见: |
| |
| |
| |
| |
| |
| |
| 审批单位负责人(签字): |
--------------------------------------------------------------------
注:估价结果确认文件不抄送有关部门时,应填写本表,经主管领导审批后,直接按附件五要求的格式和内容下达确认批复;确认文件需抄送有关部门时,应按正常办文程序和附件五的要求,办理确认批复文件。

附件五:土地估价结果确认文件格式
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原则上应与土地处置一并批复,其批复文件中应当包括下文估价结果确认批复的内容;因特殊情况需要单独确认估价结果或不需处置批复的,其确认批复应按下文格式办理。确认批复应根据确认对象在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权性质,按实际状况进行确认。
关于确认××土地估价结果的批复××(申报单位名称):
你(部、委、局、办、公司等)《关于请确认××土地估价结果的函(请示)》及有关材料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委托单位名称)因(股份制改造、企业改组、企业兼并、企业破产清算、资产核算、设立联营、合营、合资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权抵押、工商注册登记等)的需要,委托××(估价机构名称)对所涉及的土地现值进行了评估。经审核,确认在估价
基准期日 年 月 日,××使用的、位于 的国有划拨土地 宗,土地面积为 平方米,土地用途为 ,《国有土地使用证》证号为 ,上述土地在满足《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所限定条件下的土地使用权总价为 万元,单位面积地价为 元/平方米;××使用的、位于 的国有出让(入股)土地 宗,土地面积为 平方米,土地用途为 ,《国有土地使用证》证号为 ,上述土地在满足《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所限定条件下的土地使用权总价为
万元,单位面积地价为 元/平方米;××使用的、位于××的国有出租土地 宗,土地面积为 平方米,土地用途为 ,《国有土地使用证》证号为 ,上述土地在满足《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所限定条件下的土地使用权总价为 万元,单位面积地价为元/平方米;(通过授权经营等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 宗,土地面积为 平方米,土地用途为 ,《国有土地使用证》证号为 ,上述土地在满足《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所限定条件下的土地使用权总价为万元,单位面积地价为 元/平方米。各宗地条件及土地价格详见附件。
附件:土地估价结果一览表(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8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已经2013年4月28日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陈 武

  2013年5月30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公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由内燃机驱动或者牵引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适用本办法。前款所称机动车不包括铁路机车和拖拉机。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和推广使用优质车用燃料和清洁车用能源,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对同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公安、交通运输、质量技术监督、商务、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排气污染预防

  第五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国家规定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自治区根据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需要,按照国家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实施分阶段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条 在用机动车实施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制度。环保分类标志分为绿色环保检验标志和黄色环保检验标志。机动车经环保检验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的,环境保护部门核发绿色环保检验标志;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但符合制造当时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核发黄色环保检验标志。

  达不到制造当时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应当进行治理,经复检后达到规定排放标准或者制造当时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环境保护部门核发相应的环保检验标志。

  环境保护部门核发环保分类标志,不得收取费用。环保分类标志的具体管理办法由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制订,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七条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在本行政区域内对机动车采取限制城市区域、限制时间行驶的交通管制措施。

  采取前款规定的交通管制措施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开征求公众的意见,并在实施30日之前向社会公告。

  第八条 机动车燃料质量应当与自治区执行的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匹配。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规定标准的车用燃料。

  第九条 机动车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应当做好机动车的保养、定期检测和维护,使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符合规定排放标准,不得拆除、改动在用机动车的排气污染控制装置。

  第十条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鼓励和支持城市公共客运选用清洁能源机动车型,对排气污染物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城市公共客运车辆实行更新淘汰。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控制指标纳入区外机动车转入登记的审核内容。申请机动车转入本自治区时,所交验的机动车不符合自治区现行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办理转入登记。

  第十二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超标治理维修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并建立完整的维修档案,对机动车号牌、维修项目及维修情况进行记录。

  第三章 排气污染检测

  第十三条 在用机动车应当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由环境保护部门核发相应的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与机动车安全技术定期检验同步进行。检测不合格的,不予核发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新机动车办理注册登记免予排气污染检测。

  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由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制作,机动车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应当随车放置,不得转让、转借、涂改、伪造、变造,不得使用过期的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

  第十四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对检测结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二)通过自治区级计量认证;

  (三)检测设备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具备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的条件;

  (四)检测场所、检测人员的配置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单位名录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自治区确定采用的国家排气污染检测方法和排放标准进行检验,并出具真实、准确的检验报告;

  (二)定期进行比对试验,开展内部检测线的比对和仪器设备的校准;

  (三)不得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维修业务;

  (四)确保计算机网络畅通,数据传输符合有关要求;

  (五)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在道路运输经营等单位的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被抽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阻挠。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无环保分类标志或者排放黑烟等可视污染物的机动车的排气污染状况进行排气污染抽测。排气污染抽测不得妨碍道路交通的畅通,检测人员应当向机动车所有人告知检测结果。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机动车的所有人到指定的企业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维修治理,不得强行推销或者指定购买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产品。

  第十九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的单位,按照自治区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检测费。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停放地检测以及道路检测的,不得收取费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数据传输网络,对检测数据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为有关行政部门执法提供数据和信息,同时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测情况。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环境保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举报机动车排气污染违法行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违法举报联合处理制度。

  环境保护部门可以聘任社会监督员,协助开展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行为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 在用机动车不符合制造当时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未取得环保分类标志的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检查时,可以查验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纳入对车辆营运、机动车维修的监督管理内容,加强对机动车维修企业排气污染维修活动的监督管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具备资格的企业名单。

  第二十四条 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和商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车用燃料生产、销售的监督管理,及时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车用燃料等违法行为,并将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在限制行驶区域或者限制行驶时间上路行驶的机动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200元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拆除、改动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造成装置失效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机动车未取得或者使用过期的环保分类标志上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200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转让、转借、涂改、伪造、变造环保分类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苏州市实施行政许可规定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令

第 81 号


《苏州市实施行政许可规定》已经2004年12月9日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代市长 阎立

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苏州市实施行政许可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活动。
法定授权组织和委托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适用本规定。
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行政机关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行政许可实施应当法定化、规范化和公开化。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
市和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指导意见,结合本部门实际建立健全实施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实施行政许可工作制度落实情况,应当列入行政执法制度年度考核内容。
第二章 行政许可的设定
第五条 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必须是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江苏省和苏州市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民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市人民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在前款所列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但不得增设行政许可事项,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许可条件。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拟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应当举行论证会广泛听取意见。论证会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进行。
第七条 行政机关实施本市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建立评价机制,并将评价意见报告行政许可项目设定机关。
政府法制机构在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过程中,应当对本级政府和部门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审查,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
第三章 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以本行政机关的名义统一实施行政许可,不得以内设机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法律、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不得授权有关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政机关不得自行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第九条 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及其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由市和县级市、区人民政府予以公布。
第十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上岗,并取得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签署《实施行政许可委托书》。
《实施行政许可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机关和受委托机关的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方法,委托依据、委托的行政许可事项、委托期限、法律责任等内容,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备案。
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机关及其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事项,在政府公报、新闻媒体及公众信息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不得索取或者收受申请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十三条 经依法批准,市人民政府可以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第四章 行政许可的实施
第十四条 已经依法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变通方式继续实施。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法将下列内容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场所公示,并通过政府公报、便民手册、电子触摸屏、公众信息网站等形式予以公布:
(一)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及其法律依据;
(二)申请行政许可应当具备的条件;
(三)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和文件目录;
(四)申请书示范文本;
(五)办理行政许可的基本程序;
(六)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数量;
(七)办理行政许可的法定期限;
(八)收费依据、标准和收费许可证;
(九)行政机关接受行政许可申请方式及相关信息;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公示的内容。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依法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行政许可专用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行政许可受理凭证应当载明申请人、申请事项、受理机关、受理时间、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目录、承诺办结时限、经办人、投诉和监督电话。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申请人正式提出申请且提交申请材料的,行政机关应以书面形式告知。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在法定期限或者承诺期限内书面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办理行政许可,在履行告知、听证、核查等程序时,可以使用本机关行政许可专用章。
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
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将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及其决定内容通过公示栏、电子触摸屏、公众信息网站等形式公开。公众有权查阅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行政许可机关应当给予方便,不得拒绝。
第二十一条 行政许可事项可以当场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作出决定,不需同时向申请人出具决定受理的书面凭证。
行政机关当场颁发行政许可证的,不需同时出具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行政许可的办理方式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建立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制度。行政服务中心是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机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负责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因特殊情况不能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由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经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提出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不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由行政机关的一个内设机构或者在本行政机关设立的服务窗口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第二十三条 行政许可事项依法由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行政机关统一办理、联合办理。其中涉及前置许可事项的,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以告知承诺的方式办理。
第二十四条 统一办理、联合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实施:
(一)统一受理。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一个行政机关为主办机关,负责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二)抄送转告。主办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依照有关规定,负责将行政许可事项的申请材料抄送转告有关行政机关。
(三)并联审查。主办机关根据统一办理、联合办理的具体工作要求,组织各有关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的职责在法定的期限内完成对行政许可的审查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四)统一送达。主办机关负责将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统一送达申请人并颁发行政许可证件。
第二十五条 以告知承诺方式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实施:
(一)统一受理。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具有最终许可职能的行政机关统一受理有前置许可的行政许可申请,前置许可的行政机关不再分别受理。
(二)转送承诺。由统一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负责将办理行政许可事项中涉及的前置许可的申请和申请人的书面承诺,转送相关部门。
(三)限时审查。前置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对申请人的书面承诺予以审查,并作出决定,应当发放行政许可证件的还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发放。
(四)及时决定。统一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前置行政许可机关的决定和行政许可证件,在法定时间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二十六条 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机关办理重大行政许可事项,或者行政机关之间在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时有矛盾的,应当由行政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六章 行政许可的费用和期限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的,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收取的费用应当上缴国库。
第二十八条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在20日内不能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因申请人原因造成延误的;
(二)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第三十条 行政许可依法采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或以告知承诺方式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45日;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第三十二条 在行政许可法定期限内,行政机关可以向社会承诺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期限,承诺期限不得超过法定许可期限。
第七章 行政许可的统计与备案
第三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行政许可实施情况统计报告制度。统计报表每半年上报1次,分别报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上级行政机关。
行政许可统计内容包括:
(一)实施行政许可的事项;
(二)办理行政许可的数量;
(三)实施行政许可的收费情况;
(四)行政许可的复议、应诉情况。
第三十四条 依法举行听证后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报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上级行政机关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
(一)听证笔录副本;
(二)行政许可决定书副本;
(三)备案报告。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行政许可的统计与备案工作。行政机关不报送或不按时报送行政许可统计与备案的,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通知其限期报送。拒不报送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同级人民政府通报批评或者给予其他行政处理。
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统计与备案,由行政服务中心负责统一报送。
第八章 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行政机关执行本规定。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进行行政监察。
监察机关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投诉和举报,并公布受理投诉和举报的机构及电话。
监察机关对受理的投诉和举报依法进行调查处理。投诉和举报依法成立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限期依法处理;行政机关不按期依法处理的,监察机关应当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八条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行政服务中心对进驻机关的行政许可行为,应当加强内部督查和协调。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依法履行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检查职责。
行政机关可以通过书面检查、抽样检查、实地检查、指导被许可人自查等方式实施监督检查。
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行政机关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行政许可机关应当给予方便,不得拒绝。公众查阅监督检查记录时,可以按照行政许可机关的规定复印或摘抄。
第九章 行政许可的过错责任追究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由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依法直接予以撤销;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或者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者责令向申请人赔礼道歉,或者责令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责令调离工作岗位或停职;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应当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而未设立的,或者经批准不在行政服务中心受理行政许可,没有在本行政机关内确定一个内设机构或者在本行政机关设立服务窗口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擅自恢复或变相恢复已经停止执行的行政许可事项的;
(三)无行政许可实施权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实施行政许可的;
(四)在依法规定的行政许可条件和标准之外,擅自增加影响申请人行使权利的其他条件的;
(五)以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的;
(六)违反行政许可规定,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授权有关组织实施行政许可的;
(七)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委托有关组织实施行政许可的;
(八)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九)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材料的;
(十)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十一)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全部内容的;
(十二)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理由的;
(十三)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十四)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十五)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十六)对涉及不同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应当由本行政机关依法办理而相互推诿或者拖延不办的;
(十七)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或者检验、检测、检疫的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检验、检测、检疫,或者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或者检验、检测、检疫结果违法作出行政许可的;
(十八)不以书面形式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十九)向申请人提出不正当要求或者乱收费的;
(二十)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的;
(二十一)未履行本行政机关服务承诺,经查证属实的。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