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暂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0:28:42   浏览:83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门市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暂行)》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


江门市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暂行)》

江府[2001]18号

市府直属各单位:
  《江门市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暂行)》业经市政府十一届三十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门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江门市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暂行)

  根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为引导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我市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并带动我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特制定以下规定。

  第一部分 软件产业优惠规定

  一、投融资扶持措施

 第一条 鼓励外来投资者投资我市软件产业,市政府规划建设江门市软件园实体区域,支持软件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凡在市软件园区创办的软件企业,需使用土地的,其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
可优惠至当期园区标准价的50%。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我市投资开办软件企业及与 我市有关企业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发展软件产业,凡在我市投资软件产业的外来投资者,投资额在1000万元(或外资100万美元)以上的,可申请为江门市荣誉市民。

 第二条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壮大。

 “十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项用于市软件园软件企业贷款贴息、重点软件项目开发补助、软件产业化项目扶持,并可通过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优先支持软件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使用该专项资金的项目由软件园内企业向市计划局申报 ,由市计划局会科技局、信息产业局、财政局审核后列入年度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实施。软件开发项目列入省以上技改和科研计划的,优先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

 第三条 为软件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创造条件,对具有良好市
场前景及人才优势的软件企业,凡符合证券市场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有
关部门应优先予以推荐。


 二、规费优惠

 第四条 鼓励软件企业在市软件园聚集,对在市软件园开设的软件企业,
实行各项规费优惠。

 电话及专线材料安装费、有线电视初装费优惠50%,通讯电路租用费比园
区外降低30%,电力增容费分两年缓交。

 堤围防护费按省定最低标准征收 。免收软件企业生产场地市政建设配套
费、人防工程配套费、市区车辆价格调节基金。

 根据园区内软件企业规模,政府免费提供合理面积(250平方米以内)的开
发办公用房3年。新软件企业创办后3年内 ,为主要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
在软件园生活区免费提供住房 ,期满后购置开发用房及生活配套用房的企业
免收房产交易手续费和产权登记费。


 三、税收优惠

 第五条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含对进口
的软件进行转换等本地化改造后对外销售),2010年底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
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
和扩大再生产。

 第六条  软件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新创办软件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第七条  对软件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 ,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
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除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
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商品外,均可免征关税和
进口环节增值税。

 第八条   对于软件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在个人所得税税前
每月扣除4000元的各类补助及开支。经有关部门认定和省地税局确认的软件企
业和项目,奖励或分配给员工的股份红利,直接再投入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列
为个人所得税计税所得额。

 第九条   软件企业人员薪酬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税
前列支。


 四、出口贸易及出入境优惠

 第十条  各有关部门要为软件企业的生产开发业务提供便捷的服务 ,外
经贸部门要优先安排软件企业软件自营出口权。

 第十一条  为适应软件企业参与国际交往的需要 ,凡到我市投资创办软
件企业的投资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可给予免费办理往返港澳
特别通行证,并优先办理出境考察、学习、学术交流等签证。

 第十二条  创办软件企业及受聘于软件企业的外籍人士 、留学人员,公
安、外事、劳动等部门优先办理出入境及居留、劳动就业手续。

 第十三条  鼓励软件出口型企业通过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 ,外经贸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支持其认证费用 。市软件园区内 出口型软件企业认证费用除争取上述支持外,市财政另给予适当补助。


 五、收入分配及奖励

 第十四条  软件企业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范,根据本企业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平均工资,自主决定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

 第十五条  软件企业可允许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发明者及贡献者作价入
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利润可按规定比例折股分配。

 第十六条  建立软件企业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对作出
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市政府每年在用于科技奖励的资金中,专项安
排对通过评审确认的重大软件成果主要研制人员直接给予奖励。

 六、人才吸引与培养

 第十七条  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软件人才培养规模,鼓励市属高校、中等专业学校开办软件专业和软件技术培训班,教育部门在专业设置、招生 、管理上提供服务,并在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鼓励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力量在我市建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第十八条  进入我市从事软件开发的软件系统技术人员,凡经市科技局、信息产业局组织认定拥有实际应用前景的软件成果的,经用人单位推荐,人事部门审核,安排本人、配偶及子女在我市落户,并一律免收入户费用,其子女优先安排进入我市重点中小学就读。

  国外留学生和外籍人员在我市创办软件企业的 ,享受国家及本市对软件
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公安、外事等部门简化其出国手续,保证其来去自由。经公安部门批准入籍的外籍人员及 中国籍留学生在我市从事软件行业者如需
入户本市,参照对国内软件人员优惠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凡到我市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 ,可享受市委、
市政府关于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中制定的优惠政策 ,对其中成绩
特别显著、贡献突出的,可作个案处理,给予更大的重奖。


 七、采购事项

 第二十条  企事业单位所购软件,凡购置成本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
无形资产的,可以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 ,经税务部门批准,其折
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第二十一条  政府或有关部门投资的工程(含网络工程等),如需外购应
用软件或系统 ,在同等性能价格比条件下,优先采购市软件园软件企业的产
品及服务。


 八、软件企业认定和行业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我市软件产业的管理监督工作,组织建
立软件行业协会及软件企业认定机构。

 第二十三条  软件企业实行认定和年审制度,由软件行业企业认定机构
提出初选名单或年审结果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核 ,并由信息产业局会市财政、
税务部门审核并按规定权限批准后 ,软件企业可持有效证书向有关部门办理
手续并正式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



 第二部分 集成电路产业优惠规定


 第二十四条  鼓励境内外企业在我市设立合资和独资的集成电路( 含基
础元件)生产企业,凡符合条件的,除比照享受我市鼓励在台商工业园、高新
技术工业园投资若干规定及本规定中软件产业优惠外 ,市政府将视个案给予
更大的优惠。

 第二十五条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含单晶硅
片) ,2010年底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即
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的集成电路和扩大再生产。

 第二十六条  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引进集成电路技术和成套生产设备 ,单项进口的集成电路专用设备与仪器,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的有关规定办理,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第二十七条  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 ,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年限最短可为3年。

 第二十八条  集成电路设计产品视同软件产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比照
软件企业享受我市优惠措施。

 第二十九条  我市集成电路企业的认定,由项目审批部门征求市税务部
门意见后确定。


附  则


 第三十条   凡在我市设立的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 ,不分所有制性
质,均可同时享受国家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和本规定 ,凡进入
江门市软件园的软件企业享受本规定划定的园区特有优惠。

 第三十一条  各市、区可参照本规定制订相应的优惠措施。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江门市政府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春运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春运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豫政 〔2007〕10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春运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二月一日



河南省春运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春运期间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合理组织运力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春运期间是指春节前15天和后25天,共计40天。具体日期由省春运指挥部在每年春运前公布。

  第三条 从事春运工作和与春运工作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各运输主管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铁路、交通、民航、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章 工作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春运指挥部,负责全省春运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省交通厅、公安厅、建设厅、民航河南监管办、省地方铁路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省劳动保障厅、安全生产监管局、旅游局、工商局、教育厅、气象局等春运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春运工作。

  省春运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春运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本系统和所属企业的春运工作。

  第六条 省春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

  省春运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本省行政区域内春运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春运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春运期间重大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理。

  第七条 省辖市人民政府应成立本地春运工作领导机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成立本地春运工作领导机构。

  各地春运工作领导机构由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发展改革、经贸(企业服务)、铁路、交通、民航、城建、公安、劳动保障、旅游、工商、教育、安全生产监管、气象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各地春运工作领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本地春运工作,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春运各项措施的落实,协调处理春运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 各地春运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或经委(企业服务局)。

  各地春运工作领导机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春运的综合协调工作,制定春运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掌握春运动态,落实春运安全责任目标,及时协调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第九条 各省辖市春运工作领导机构办公室和省春运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当按旬向省春运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春运工作进度和动态,遇重大或突发事件应当及时上报。

  第十条 各地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春运工作所需人力、物力、经费等应当予以保障。

第三章 运力组织

  第十一条 各运输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应提前做好春运客流调查、预测工作,根据农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运输方案和应急措施,统筹安排运输能力,满足旅客需要,避免大量旅客滞留车站、港口和机场。

  第十二条 铁路部门应根据长途客流增长情况、客流集中特点,除开行正常旅客列车外,有针对性地开行春运客流集中方向的临时客车。采用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和应急方案等三个梯次的运力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和突发客流。

  农民工流量较多的地区、高校集中的城市、农民工和学生的输出县(市)应开行农民工和学生专列。

  第十三条 公路、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和公路、水路客运企业应根据旅客的流量、流向、流时制定运输方案,组织充足的运力,及时调整班次,增开包车、包船或加班车(船);建立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预留部分机动运力准备随时应对各种紧急突发情况。

  在公路运力调配紧张的地区,经当地县级以上春运工作领导机构书面同意,在保证车辆技术状况、保证驾驶员已受过客运安全业务培训的前提下,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可临时抽调旅游客车或部分企事业单位的非营运客车参加短途客运。

  第十四条 民航管理部门和民航企事业单位应根据春节“黄金周”前期和后期客流集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运输方案和安排运力。在春节“黄金周”开始前7天和结束后2天及其他客流集中的时间,加强运力调配和机务保障,妥善安排重点城市和旅游航线的加班和包机飞行,避免旅客积压和滞留。

  第十五条 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和公交企业应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在车站、港口、机场等客运枢纽的市内交通衔接疏运工作。加开和调整公交运营线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班次,妥善安排清晨和夜间的客运服务,做到准点发车和收班。

  第十六条 铁路部门在满足客运需求的前提下,应加强货运组织,优化运力配置,确保煤炭、粮食、石油等重点物资、供应港澳物资和节日物资的运输,确保重点企业的运输需求。要实行“南客北货”战略,有流开车、无流停运,灵活调整旅客列车的开行,在客车停运的区段要及时安排货物列车,防止能力虚糜。

  第十七条 各地春运工作领导机构办公室应统筹兼顾,会同有关部门安排好春运期间的货物运输,督促收发货单位配合运输部门,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石油、粮食、化肥、生活必需品等重点物资的装卸疏运,确保站(场)畅通无阻。

  运输防控重大疫病所需物资应特事特办,确保按时限要求运抵目的地。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全省春运期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省春运工作的特点,制定春运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及时上报春运期间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

  第十九条 各运输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放在春运工作的首位。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

  (一)春运前,对投入春运的运输工具和消防救生设施进行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春运前,对重点车站、机场、港口、路段、航道、桥梁、隧道和各类信号(标志)进行检查、维护和完善,确保安全;

  (三)春运中,加强检查和维修,严防技术性能不合格及安全无保障的运输工具参加春运;

  (四)加强对春运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和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

  (五)开展宣传和查堵工作,完善检查制度,禁止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品乘坐车(船、飞机),必要时增设检查设施。

  第二十条 公安部门和公路、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对参加春运的车(船)应当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其符合营运安全要求。严禁无证、无照车(船)投入营运,严禁超时、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严禁货车、农用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载客运输。

  第二十一条 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公安交警部门和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密切合作,加强检查,共同制定治理客车超载方案和措施,依法防范和严厉处罚容易诱发重大恶性事故的严重超载行为。

  县级人民政府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乡镇渡口、渡船的安全管理,渡工必须持证驾渡,渡船严禁超载。

  对超载运行的车(船),应当采取措施进行分流,分流费用由有关当事人承担,同时对超载驾驶员和车(船)所有者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 公路客运企业必须按规定配备长途客车驾驶员,严防驾驶员驾驶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应利用GPS等先进科技手段对车辆行驶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应当调整警力,合理安排力量,重点做好运输沿线和车站、港口、机场等公共场所的社会治安维护工作,严厉打击“车匪路霸”和破坏运输安全、危害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抢劫盗窃运输物资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四条 公安交警部门在主要公路干线、城市繁华道路等地应加强交通指挥和疏导工作,在事故多发地段、易堵路段设固定执勤点、事故报警点并加强巡逻,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公安交警部门应根据实际在城市主干道上设立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信号,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确保乘客安全、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第二十五条 公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主要公路干线的养护,在依山傍水路段、弯道、危险路段、公铁平交道口设立警示标志、标线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遇雨雪等恶劣天气,应启动应急预案,清除积雪,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第五章 部门配合和文明服务

  第二十六条 劳动保障部门应根据农民工流动情况,提前做好疏导准备。

  劳动力输入地区应掌握用工单位使用农民工人数,摸清用工单位春节后的用工增减意向、规模和岗位技能要求,汇总分析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劳动力输出地区应掌握节前返乡和节后返岗(外出)农民工人数、去向和外出时间等情况,及时协调运输部门合理安排运力。

  农民工流动集中的交通枢纽地区应加强对农民工流动的监控,会同运输部门提前制定应急疏导预案。

  第二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商品市场监管,整顿车站、码头门店、摊点的经营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及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有条件的旅客集散地要设立投诉站和投诉电话。

  第二十八条 民政部门应加大灾民救济工作力度,妥善安排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做好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及返乡工作。

  第二十九条 旅游部门应认真分析春运期间的旅游形势,周密部署应对措施,加强旅游客运管理,严格规范旅游市场。

  第三十条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妥善安排学生寒假归家返校,有计划地错开大中专院校放假时间,减轻运输部门压力,积极配合铁路、交通部门开展预售或代购车(船)票工作。

  第三十一条 新闻宣传部门应发挥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宣传有关春运的政策规定和各级政府春运工作的措施,及时发布春运动态信息,并配合运输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开展安全出行的宣传工作。

  第三十二条 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强交通枢纽和营运途中的饮食卫生检查、防疫工作,保障旅客的身体健康。

  第三十三条 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主要口岸地应增加进出通道,延长工作时间和提高效率,方便旅客进出境。

  第三十四条 供电企业应保证春运期间铁路沿线、机场、车站、港口的电力供应;成品油供应企业应优先保证车(船)油料的供应。

  第三十五条 各运输企业应以车站、港口、机场和车、船、飞机为重点,以方便旅客出行为目标,贯彻以人为本、乘客至上的思想,采取各项措施,开展以下文明服务活动:

  (一)及时发布运输信息,便于旅客选择出行时间和方式;

  (二)增开售票窗口,有条件的车站专设学生和农民工窗口;

  (三)延长售票时间,增加预售票期限;

  (四)开展异地售票、电话订票、网络订票等业务;对于客源较多的部门和单位(如大中专院校),可组织专门人员开展送票上门服务;

  (五)增设进出通道,增加旅客候车、候船、候机的面积,引导旅客有序上下车、船、飞机;

  (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输正点(正常)率;

  (七)发生车、船、飞机延误时,为旅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食宿条件;

  (八)公布服务监督电话,接受旅客和媒体的监督。

第六章 检查和奖罚

  第三十六条 各地政府、春运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应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春运工作,及时掌握本地、本部门的春运动态,发现问题时及时协调处理。

  第三十七条 各地政府、春运各有关部门应重点检查车站、码头、机场、主要通道和当地主要公路的安全畅通情况,检查治安秩序维护情况、客运市场规范情况、收费和服务价格情况。

  第三十八条 各地政府、春运各有关部门应对在春运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九条 春运期间,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准另行设立其他春运凭证,不准在主要公路上增设检查站(卡)、增收费用。

  第四十条 对违反春运工作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各地、各部门春运工作领导机构应根据问题性质及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对玩忽职守、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春运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的通知

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


泉政文〔2006〕461号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现将《泉州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泉州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一、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供水条例》、建设部发布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和《福建省水法实施办法》、《福建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区域内使用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三、本市厉行节约用水,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实行统一调配。按照计划供水、定额管理的原则,采取行政、经济、工程、科技等措施,促进节约用水工作。

四、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节约用水责任制,把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节约用水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五、本市设立节约用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内节约用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水办),挂靠市水利局,负责节约用水的日常管理事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设立相应机构,加强节约用水的管理。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节约用水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节水主管部门),负责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指导、监督全市节约用水并主管农业节水工作。市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主管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工作,设立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具体负责城市节水工作。

六、本市实行定额用水。市节水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下达行业综合用水和单项用水的定额,对非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计划用水管理。

七、节水主管部门和城市节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责以及不同时期供水平衡的要求,在当年年底前核定并下达各用水单位下一年的年度和月度用水计划,监督用水计划的实施,按月考核用水单位用水计划执行情况。

八、各用水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用水计划。用水单位超计划用水的,节约用水管理部门或者城市节水主管部门应当通知其采取措施,降低超计划用水量。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超计划用水所收的加价水费,专项用于供水、节水有关工作,不得挪作他用。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的具体征收、管理、使用办法另行制定。

九、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40%的,不得新增用水计划。

十、各用水单位不得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转供水。

十一、各用水单位应当按规定安装计量水表。

各用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用水管理制度和统计台帐,并根据所在行政区域的节水主管部门和行业用水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进行水量平衡测试。

十二、居民生活用水按户计量收费。新建的居民住宅应安装分户计量水表,未分户安装计量水表的,由所在行政区域城市节水管理部门根据情况责令限期安装。

用水单位不得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包费制。

十三、农业用水应当计量收费。农村地区逐步实行村民生活用水、乡镇企业生产用水与农田灌溉用水分别安装水计量设施分类计量。

十四、各用水单位和用水户应重视对水计量设施的保护,水计量设施发生损坏或故障,应当及时报告供水部门及计量管理部门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十五、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包括技术改造项目),节水设施、节水型器具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十六、生活用水应当推广节水型器具和设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十七、工业用水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有条件的单位提倡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损耗。

十八、农业用水应当改进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方法,提倡按亩配水,减少耗水量。

十九、绿化用水鼓励使用雨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城市自来水。

城镇地区的绿地、树木、花卉应当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并严格执行园林绿化灌溉制度,提高绿化用水效率。

洗车企业应当采用节水设施或节水器具。喷泉等水景用水,必须循环使用。

二十、禁止生产、销售、安装或者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和配件,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以及未通过节水产品认证的用水器具。

二十一、市节水办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工作的监督管理,并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二十二、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管网维护管理,提高供水管网监测和维护管理水平,保障供水管网的漏失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公共供水单位应该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出现故障应当及时抢修。

二十三、用水单位应该采取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机制;

(二)设立节水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三)建立用水记录和用水统计分析,明确节水目标、制定节水措施,定期进行合理用水分析或者水平衡测试;

(四)加强用水设施的维修、养护和管理,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减少水的漏损量;

(五)开展节约用水宣传。

二十四、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工作,播放和刊登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有条件的县(市、区),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将节约用水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内容。

二十五、对节水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十六、本规定由市节水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二十七、本规定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