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规范普通中小学校检查、评估工作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3:30:46   浏览:990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规范普通中小学校检查、评估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规范普通中小学校检查、评估工作的意见
教督〔200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近年来,为保障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措施贯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开展了各种检查、评估活动,对督促学校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各种检查、评估过多,许多内容多头检查、重复评估,一些学校一年接受上级检查达十几次,有的学校甚至超过几十次,学校普遍反映负担过重,校长难以静下心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为进一步规范对普通中小学的检查评估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检查评估工作的基本原则
  1.依法开展检查评估。凡法规规定的具有学校管理权限的部门才能进校进行检查,检查、评估的项目和内容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否则,学校可以拒绝接受检查评估。在检查和评估工作中,检查评估部门要注意维护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2.严格控制对学校检查评估的项目和次数。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检查、评估工作必须统筹安排,改进方式,加强综合,减少次数。部门内设机构不得自行组织检查、评估。
  3.检查评估要以学校自检、自评为主。学校应建立自检、自评制度,把各项工作纳入自检、自评范围,每年进行一次。有关部门视学校自评情况进行抽查,无特殊情况的,一般不进校检查。
  二、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
  1.建立检查评估年度审定制度。除对学校的一些应急性的检查评估外,凡次年需要进行的检查评估项目,均要报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审定。检查评估项目经审定后,不得随意再增加检查评估项目、次数。对学校卫生、食品、安全等专项检查要统筹安排,注意覆盖面,不要只集中安排在某些学校。
  2.建立检查评估的公告制度。经审定后的检查评估项目检查评估前应予以公告,否则,不得进校检查评估。一些急需进行的检查如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等检查结束后要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3.建立免检制度。凡严格依法办学、在多次检查评估中表现突出、社会反映良好的中小学校,在一定时期内可实行单项检查的免检制度。
  三、加强管理,提高检查评估工作的实效
  1.进一步改进检查评估的工作方法,提高检查评估的实效性。组织检查评估的部门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制定检查评估的内容和指标,按照规定程序,尽量减少直接对学校教师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在检查评估过程中要切实帮助学校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工作的有效办法,使学校真正能够从检查评估中受益。
  2.改革创新检查评估的手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中小学校电子信息档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媒介,实现资源共享,缩短在学校检查评估的时间,提高检查评估的效率。
  3.建立和完善对中小学检查评估工作的监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对中小学校检查评估工作的督查,对一些重复、交叉,基层学校不满意的检查评估活动,要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对未经批准而擅自进行的检查评估,教育行政部门应取消该检查评估项目,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建立和完善对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制度。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学校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校长教师、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安全、卫生等内容全部纳入综合督导评估体系,定期对学校进行综合督导评估,使检查评估逐步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参照本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对学校检查评估的管理办法。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特困牧民城市低保资金跨地区转移实施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特困牧民城市低保资金跨地区转移实施办法》的通知

锡署办发〔2006〕108号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行署有关委、办、局:
现将《锡林郭勒盟特困牧民城市低保资金跨地区转移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
  

锡林郭勒盟特困牧民城市低保资金跨地区转移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低保资金跨地区转移,保障转移进城特困牧民及时得到最低生活救助,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和《中共锡盟委锡盟行署关于引导扶持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政策措施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特困牧民城市低保资金是指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条件,转移进城并办理城镇居民常住户口的特困牧民按月享受的救助资金。
本办法所称的特困牧民城市低保资金跨地区转移是指特困牧民迁移到其他旗市区并办理城镇居民常住户口,原户籍所在的旗市区有关部门将其应当享受的最低生活救助转移到移入旗市区有关部门的城市低保资金。
第三条 特困牧民城市低保资金由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两部分构成。旗市区按应当救助人数当年所需资金总额的50%纳入预算,其余部分由上级补贴。
第四条 转移进城的特困牧民可以以户为单位向移入地民政部门提出享受城市低保救助书面申请,并提供前两年收入状况证明。
第五条 移入地民政部门从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5日内函告移出地民政部门。移出地民政部门自收到函件之日起10日内对该户收入状况进行核实,完成认定低保资格工作,并参照移入地城市低保标准,核准补助金额。  
第六条移出地民政部门在核实工作完成后的20日内,根据需要救助总体情况,提出低保资金预算计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由财政部门列入年度预算。救助计划和预算资金证明一并报盟民政局、财政局备案,同时将列入低保救助范围的特困户档案移交移入地民政部门。
第七条移入地民政部门应当在移出地移交档案的当月核发《城市低保金领取证》,并在发证的下一月向特困户足额发放低保救助资金。低保救助资金由财政部门筹集垫付。
第八条 每年10月底前,移入地民政部门根据移出地民政部门认定享受低保救助情况,预计全年垫支低保资金数额,向盟民政局、财政局上报《锡林郭勒盟特困牧民享受城市低保救助跨地区转移情况年度备案(汇总)表》。盟民政局、盟财政局在核拨第四季度城市低保补助资金时,扣除移出地应当承担的低保补助资金,补给移入地。
第九条转移进城特困牧民自取得低保救助资格之日起 5年内,每年由移入地民政部门会商移出地民政部门认定续保资格。
第十条自取得低保救助资格之日起 5年内,在同等收入的条件下,转移进城特困牧民家庭比城镇低保家庭人均月提高10元的补助标准。
第十一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移入地民政部门必须准确掌握受救助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并将收入情况及时告知移出地民政部门。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盟民政、财政部门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 

  
  附1、锡林郭勒盟特困牧民盟内跨地区转移享受城市低保救助情况年度备案汇总表
   2、锡林郭勒盟特困牧民盟内跨地区转移享受城市低保救助情况年度备案表


南宁市征用集体土地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大常委会


南宁市征用集体土地条例



(1995年12月15日南宁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6年9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

1997年1月13日南宁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根据2002年1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关于批准

《南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关于修改〈南宁市征用集体土地条例〉的决定》的决定修正

2011年11月16日南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

2012年3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修订)



  第一条 为了加强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管理,规范征地工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征地系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安置,办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征地应当遵守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三条 凡在本市市区范围内征地涉及的有关各方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征地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市规划、建设、房产、农业、财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及城区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实施征地的有关工作。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合法的征地拆迁机构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工作。

  第五条 征地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其实施需要为依据,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以及发展经济与稳定农业基础的关系。

  第六条 征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的原则。

  第七条 征地必须依法办理征地手续并对被征地的单位给予补偿、安置。

  第八条 征地按下列程序和要求办理:

  (一)受委托的征地拆迁机构对建设项目组织征地调查,编制征地方案;

  (二)征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市人民政府在收到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文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在被征地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村发布征地公告;

  (三)被征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提供集体土地权属证书或其它有效权属证明资料,由当地村委会汇总,到公告指定的单位、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在规定期限内不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确认;

  (四)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征地方案和被征地单位的补偿登记情况或调查登记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村予以公告;

  (五)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公告情况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修改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六)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逾期应当按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第九条 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争议的,由市、城区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协调不成的,当事人可提请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地方案的实施。

  第十条 超过公告规定或裁决的搬迁期限,被拆迁人拒绝搬迁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本条例所称的被拆迁人,是指因征地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合法所有人。

  第十一条 征地时,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被征地的单位支付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和地面附着物补偿费)。

  除本条第一款规定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还可采用货币补偿、留地安置、实物补偿、养老保险以及其他方式补偿安置。留地安置方式一般适用于边远地区。

  第十二条 征地所需的各种费用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或用地单位统一收取。需支付给被征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应当按征地补偿方案规定的期限汇入被征地单位开设的征地补偿费银行专户,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三条 征地搬迁住宅用房,可采用统一建造住宅、货币补偿、产权置换等方式,对被拆迁人实行住房安置。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一般不再安排新的宅基地。

  第十四条 土地被征用之日起,市财政部门应当在三个月内核减被征地单位的农业税。

  第十五条 市辖县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建设项目依法使用国有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其安置方式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